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重视制度建设的一个时期,过去史书中“志”所讲的典章制度,在唐朝被尊称为“典”。唐玄宗时,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政典——《唐六典》,刘知几的儿子刘秩,还写成《政典》35卷,据称是以《周礼》六官的体例分类撰述的。这种关注典章制度的社会风气,对杜佑是有深刻影响的。安史之乱以后,唐朝社会危机重重,史学家从典章制度的角度反思唐朝政治的得失,借鉴历代各朝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,就成为其关注现实的一个切入点。
杜佑在撰写《通典》时,首先对历代正史中的书、志进行了分析,从经世致用的主旨出发,抛弃了与“经世”关系不大的天文、历法诸门,选定食货、选举、职官、礼、乐、兵、刑、州郡、边防九门为基本内容。这九门中,有的是因袭旧志,如食货、职官、礼乐等,有的是他的新创,如选举、兵。即便是旧目,旧史中也不是整齐划一,如食货,只有《史记》(《平准书》)、《汉书》、《晋书》、《宋书》、《魏书》、《隋书》有,其他则无。因而,杜佑要“采五经群”的资料加以补缀,才能使其成为一本完备的著作。